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 2016-03-17   浏览次数: 5422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苏发【2008】3号)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本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近年来体育教育改革和实践,我们对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促使每个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是在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的背景下,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具体指导,在原有编制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由体育教学部有关教师共同完成。

本次体育教学大纲经修订后,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评价指标的选定及评分方法等方面均力求体现新时期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大纲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加大学生选择项目的自由度,充分考虑学生健康的需求、个性发展的需求以及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与机能提高的需求,做到技术教学和学生自学、自练相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专项考核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在教学模式上,选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运动项目的“三自主”式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1、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2、体育课程是把身体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的目标是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考虑到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针对少数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

    1、基本目标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二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通过体育活动自觉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克服各种困难。

    (5)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2、发展性目标

    (1)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体育才能;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

    (3)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使身体更强健。

    (4)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情景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主动关心、积极参与社区体育和健康事务。

 

体育课程结构

 

为达到体育课程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有自主选择上课教师、上课内容、上课时间的自由度。以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能、情意等为基本内容的课内教学、课外锻炼与运动训练有机地组成体育课程的结构。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具有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和知识。

 

体育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

 

    (一)健身性: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实效性:根据学生特点、气候及场馆设施和器材等情况选编内容,力求少而精,讲求实效。

(三)发展性: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利于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为终身体育意识及锻炼打下基础。

(四)科学性: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

(五)可接受性: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六)民族性和世界性: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体育课程的设置

  

    (一)根据我校课程设置规定,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

(二)学生必须在一、二年级的两学年中连续完成144学时的教学课程,考试合格可获得4学分。

(三)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上课时间及学时、学分分配。

教学内容:传统保健体育课程 

上课时段:第一学期

学    时:36学时

学    分:1学分

教学内容:体育选项课程

上课时段:第二学期

学    时:36学时

学    分:1学分

教学内容:体育选项课程

上课时段:第三学期

学    时:36学时

学    分:1学分

教学内容:体育选项课程

上课时段:第四学期

学    时:36学时

学    分:1学分

(四)康复保健体育课程

对不能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康复保健体育课程(学生须持由校医院及以上等级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本人申请,经所在学院、学校医院批准,报体育部,方可参加保健体育课)。

上课时段:第一学期(第一周-第十八周)

学    时:36学时(18周,每周2课时)

学    分:1学分

上课时段:第二学期(第一周-第十八周)

学    时:36学时(18周,每周2课时)

学    分:1学分

上课时段:第三学期(第一周-第十八周)

学    时:36学时(18周,每周2课时)

学    分:1学分

上课时段:第四学期(第一周-第十八周)

学    时:36学时(18周,每周2课时)

学    分:1学分

(五)根据我校的场地条件、教师配备及选课方法,共开设下列项目(见体育课程项目及授课对象性别表)。

体育课程项目及授课对象性别表

序号

课程项目

授课对象性别

1

篮球(1、2)

男、女

2

足球(1、2)

男、女

3

排球(1、2)

男、女

4

网球(1、2)

男、女

5

羽毛球(1、2)

男、女

6

乒乓球(1、2)

男、女

7

体育舞蹈(1、2)

男、女

8

健美操(1、2)

男、女

9

健美健身(1、2)

男、女

10

女子防身术

11

 

跆拳道(1、2)

男、女

12

散打

男、女

13

形体

14

瑜伽

15

康复保健体育

男、女

16

体能训练

男、女

17

游泳

男、女

18

传统保健体育

男、女

(1)

长拳三路

(2)

二十四式太极拳

男、女

(3)

三十二式太极剑

(4)

八段锦、易筋经

男、女

学生体育课程选课规定

 

1. 本科生体育课程为必修课程,必须在第一至第四学期中完成,传统保健体育课程36学时为1学分;体育选项课程108学时,3学分。学生应按要求连续学习,修满4个学分方可毕业。

2. 本科生在体育课必修阶段,不得无故不选体育课。如因病、出国交流、休学等特殊情况不能按规定正常上课,应持有关证明及申请,经体育部主管领导批准后,在教务处办理缓修或重修手续。

3. 重修或补修体育课的高年级学生须在开学后两周内到体育部办理选课事宜。此类学生不参加选课系统选课,由体育部统一安排上课时间和项目。

4. 对不能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因患病、残疾、体弱、高龄、特殊体形等原因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课的学生,应持由校医院及以上等级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本人申请,经所在学院、学校医院批准,开学两周内到体育部教学秘书处办理确认手续,统一安排康复保健体育课程。

5. 学生在第一学期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选课中,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并在二十四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女)、八段锦和易筋经、长拳三路(男)中自主选择项目学习。在第二、三、四学期体育选项课程中,学生可以在体育课程十六个项目中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项目上课。

6. 体育课程原则上按学期计划安排,学生第一学期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选课时间为第一学期第4周内;第二、三、四学期的体育选项课程的选课时间在开学后两周内。每名学生只能选择一个单元时间一个体育项目,每班30人,额满系统关闭。

7. 如在规定单元内所有项目均已被选满,未能选上体育课的学生,须及时到体育部教学秘书处办理选课事宜。

8. 学生应严格按照规定的上课时间单元选课,体育选项课程可以跨年级选课。

上课时间:

周一 ——周五           08:20——9:40

10:50——12:10

14:00——15:20

15:40——17:00

17.:10——18:30

18:40——20:00

9、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是我校本科生体育必修课程,学生必须在第一学期选修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中的任何一门课程。

10、学生如在第一学期的体质测试中成绩不合格,必须在第二学期选体能训练课。学生必须在体质测试合格后才能进行体育选项课程的选课。

11、体育部不接受期中退课申请。

 

 

体育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课程考核

    1、体育课程考核内容和权重  

学习态度10%,教学内容90%。

2、教学内容考核及标准见《体育专项课程教学大纲》。

3、学生学习态度考核评分标准   

学生选课学期内缺课超过三分之一者,不能评定成绩,不能获得学分。无故旷课者,每旷课一次在体育课程考试成绩中扣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在体育课考试成绩中扣1分,累计3次迟到或早退,算一次旷课。

4、体育课程评分等级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学生体育课程考核合格后,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800米(女)、一分钟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立定跳远(男)的评分标准评定体育课程等级,其中考核的两个项目所占比重各为50%)

选修康复保健体育课程的学生体育课程等级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5、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如下内容的考核
    (1)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任选一项目)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每学年)
    (3)完成体育选课项目的考核内容

    (二)评价

评价主要分为

评价内容:体能、技能、出勤、基础知识。

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

1、评价内容

(1)出勤:同上

(2)体能: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项目执行,每学期800米(女)、1000米跑(男)、立定跳远(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项目在体育课中进行考核。

(3)技能(两项以上):在体育课中进行技能考核,方法、标准参照《体育专项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理论课程教材纲要与安排

 

    一、传统保健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安排

1、传统保健体育的概念和内容

2、传统保健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3、传统保健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4、开设传统保健体育课的意义和作用

5、传统保健体育的学习步骤和练习方法

6、传统保健体育动作图解的看与学

二、专项理论课教学内容安排

1、专项的简介、简史与发展

2、专项的特点与作用

3、专项的技术与战术或内容与分类

4、专项比赛的规则与裁判法

5、专项比赛的观赏

6、专项锻炼计划的制定教材:

(1)《中医药院校体育与健康教程》   

(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8年出版)。

(2)《高校体育教程》

(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出版)。

 

体育课程身体素质要求

 

(一)身体素质与机能中的一些项目作为体育课的教材和测试项目,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我校的场馆设施情况选定的。

(二)身体素质与机能反映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身体素质项目不仅要“课课练”,而且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早操、课外辅导进行积极锻炼。

(三)身体素质练习可单独作为课的一个部分进行练习,也可有机地安排在专项的素质练习中。每节课的练习时间为15分钟左右。

(四)身体练习项目的选择,并不局限于本教材所列的范围,各教研室可结合专项和具体的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身体素质练习项目。

(五)身体素质项目主要是:50m、800m(女)/1000m(男)、立定跳远、1分钟立卧撑、仰卧起坐(女)。